全民健身 社区是“根”

湖南日报记者 蔡矜宜
[来源:湖南日报 - 15版 文教·体育 2020-06-19]
6月15日傍晚,长沙开福区四方坪街道科大社区,小朋友在儿童健身设施上玩耍。
湖南日报记者 蔡矜宜 摄

    “彤彤,别爬了,那个不是小朋友玩的,快下来!”6月15日傍晚,长沙市开福区科大社区公园里不时传出这样的呼喊。记者顺着声音望过去,两岁多的彤彤已身处成人健身路径攀爬杆的近2米高处,一旁年事已高的奶奶只能紧张地在下面护着。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发展全民健身的“根源地”。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市民的活动区域缩小,但对于强身健体的运动需求明显增高。社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善?空间能否满足?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湖南日报记者 蔡矜宜

    社区体育,应关照孩子成长

    像彤彤一样“冒险体验”成人健身器材的现象,在许多小区、社区早已“司空见惯”。记者发现,就在彤彤攀爬的健身路径旁边,设有适合儿童使用的滑滑梯、跷跷板等设施,两三个孩子正上蹿下跳。由于年代久远,社区人员均粘贴了“禁止使用”的告知书,虽然也拉了警戒线,却依旧无法“阻拦”小朋友的脚步。

    近年来,我省一些新建小区、公园里专门设置了儿童户外活动区域和器材,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从整体上看,儿童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尤其是户外公共运动场地设施数量仍极为缺乏。

    别让孩子的正常“锻炼”变成了“冒险”。在5月份的全国两会上,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的关注,她提出:“社区是青少年除了校园以外的主要活动场所。但现有的社区健身设施更多是为了满足成年人的健身需求。这些器材对儿童而言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很多地方做社区健身设施改造时,也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根据我国的《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如今生活中“熊孩子”越来越多,商场、公园里“儿童游乐场”也越来越多。但在家长看来,收费不说,关键是这些场所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日常运动需求。

    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给他一片草坪就能尽情“撒欢”,给他一架秋千就能随风“荡漾”,给他一个篮框就能不断地“跳跃”……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更多起始于家庭和社区,社区体育在发展中理应关照孩子们的成长。

    破解供需矛盾,应形成合力

    “十三五”时期,随着一大波健身房、体育场馆等迅速崛起,市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但两组最新数据仍折射出问题——截至2019年底,我省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的城市社区数量为4161个,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到93.7%;但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方面,湖南为1.68平方米,仍低于1.86平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

    要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首先还是要贴近小区、贴近居民。

    记者走访了省会的多个小区,发现许多新建小区并未达到“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而一些老旧小区仍存在原健身场地变停车场,健身路径“缺胳膊少腿”甚至“超期服役”等情况。

    据我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全民健身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使用期限内的健身路径由建造商负责维修,过期的器材应该由小区(社区)及时统计上报更换。”对于场地问题,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傅黎明认为,目前我省大部分住宅区并未按照“三同”政策落实,导致供需不足。 

    后疫情时代,全民健身必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如何满足群众日常锻炼需求,还需住建、园林、体育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用好“金边银边”,社区有“大智慧”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增加健身场地设施?傅黎明认为,“见缝插针”用好“金边银边”,不失为一个妙招。

    5月底,由长沙市体育局投资建设,湖南嘿哈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建设、运维的首批10家“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正式向市民开放。这些场地,基本利用小区内的闲置空房或架空层建设而成,居民只需通过APP花费25元/月,“扫脸”即可健身。

    “自疫情形势好转后试运营了20多天,我们小区智慧健身房已登记注册的会员约50人,居民都称赞这是个惠民生的好项目。”长沙市开福区左岸春天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政府出资、小区出场地、企业管运营”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各司其职”,使用过程也少了许多麻烦。

    类似可挖掘的“金边银边”,同样存在于老旧社区。

    长沙天心区裕南街街道长坡社区,正如其名,由一条长长的坡道串联而成,道路狭长而拥挤。坡的顶部,与长沙理工大学一墙之隔。为了让辖区内8000余名居民获得更大的锻炼空间,长坡社区积极与高校“邻居”沟通协商,最终如愿“打通”,虽是一扇小门,却打开了实实在在的“大民生”。

    而在坡下,省建六公司的一块闲置厂房,过去常年成为遭居民嫌弃的大型垃圾场。2018年,通过反复对接、分析利弊,省建六公司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参与小区提质改造,引进品牌,建设了健身房、游泳馆、篮球场等一系列文体健康项目,不仅解决了社区20余人的就业问题,更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